國新辦就甘肅脫貧攻堅有關情況舉行發一包養網站布會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a476b500b33.55463638.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20年11月10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甘肅省人民政府省長唐仁健,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介紹甘肅脫貧攻堅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直播,敬請關注!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在甘肅蘭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甘肅是我國脫貧任務最重的省份,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這些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甘肅各族人民不懈努力下,甘肅脫貧攻堅邁出堅實步伐,取得積極成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此次在甘肅舉行新聞發布會和采訪活動,就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相關情況,實地感受甘肅發生的巨大變化。

包養網席今天發布會的有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先生, 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先生,他們將圍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這個主題,向大家介紹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發布會后,我們還將組織記者前往隴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州實地進行采訪。下面我們首先請唐仁健先生做介紹。

2020-11-10 10:00:57

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 唐仁健:

新聞界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在國務院新聞辦提供的這個平臺上,我們非常高興同各位在黃河之濱的蘭州見面。

我首先代表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對大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對你們長期以來給予甘肅發展的關注關心也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也借此機會向支持幫助甘肅脫貧攻堅事業的國家部委、兄弟省市和社會各界致以誠摯的謝意。

在座的各位朋友,我想有的可能來過甘肅,有的可能是第一次。所以,我先簡要介紹一下甘肅的基本省情。

甘肅是中國西北一個省份,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自古以來就是古絲綢之路和現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的陸路通道。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三大高原的交匯處,自然景觀地理地貌非常多樣,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考察的時候,他非常形象地講到,甘肅地域遼闊,自然風光優美,黃土高原、廣袤草原、茫茫戈壁、潔白冰川,構成一幅雄渾壯麗的畫卷,宛若一柄玉如意。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進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但是由于歷史、自然、地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甘肅在中國仍屬于欠發達地區,特別是甘肅的貧困問題一直比較突出,扶貧任務重,脫貧難度大。我們說難,概括起來有“三難”。

一是難在貧困人口規模大,貧困程度深。2012年的時候,全省有貧困人口596萬,占全省農村人口的近40%,86個縣中有58個被國家納入集中連片的特困地區。

二是難在致貧因素復雜,自然條件差,整體上干旱缺雨,山大溝深。我們講有水的地方沒土,有土的地方沒水,有水有土的地方海拔太高,缺積溫又長不了東西。基礎設施相對不足,醫療教育水平不高,危房數量多,貧困人口普遍缺乏勞動力,當然這里是指有一定素質的勞動力,缺乏資金技術等,在我省因病致貧比較多。

三是難在農業產業發展滯后,傳統農業特征非常明顯,自給半自給,商品性向外賣的東西相對不多,農業經營主體帶貧能力也弱,產業基礎非常薄弱甜心花園,有的甚至一片空白,就剛才我說的自給半自給。龍頭企業和合作社也很少,整體來看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

2020-11-10 10:10:08

唐仁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親自督戰,給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減貧歷程。甘肅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受到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格外關心關懷,總書記先后三次面對面對我們進行指導,其他的中央領導同志也多次到甘肅調研,給我們提供了思想指引、行動指南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我們切實擔負起脫貧攻堅的歷史責任,集中主要精力抓脫貧,全省脫貧攻堅現在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和歷史性的成就,在消除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2013年以來全省累計減貧550萬人,75個貧困縣中有67個已經摘帽,7262個貧困村中已經有6867個退出了貧困序列。“兩不愁 三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拓展了農民群眾,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增加收入的渠道。

過去三年,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速分別達到10.2%、10.3%、11.8%,都明顯高于農村居民的普遍增速,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速又明顯地高于城鎮居民的收包養合約入增長。到今年年底,我們將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年我們所做的工作主要有幾大方面。

一、樹立鮮明導向,形成了強大攻堅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2月考察甘肅時指出,貧困地區黨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開發上。我們堅持從省級做起,五級書記一起抓,政府部門齊參與,社會各界同努力,著力夯實了五個方面的基礎,精準幫扶、產業扶貧、各方責任、基層隊伍和工作作風。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點、條塊結合、省級領導統籌的責任體系。

進入決戰決勝階段之后,我們牢固樹立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攻堅導向,扎實地開展掛牌督戰,8名省級領導督戰剩余的8個貧困縣,林書記和我分別督戰脫貧攻堅難度最大的東鄉縣和宕昌縣,省級分管領導牽頭督戰重點領域,市州主要領導督戰貧困發生率超過10%的104個貧困村,縣市區主要領導督戰到戶、包抓剩余貧困人口,上下齊心、一鼓作氣奪取脫貧攻堅勝利。

2020-11-10 10:27:26

唐仁健:

第二,貫徹精準方略,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任務清零達標。我們在保證貧困群眾不愁吃、不愁穿的基礎上,對準“三保障”這個靶心和焦點,扎實開展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3+1”沖刺清零專項行動及后續行動,基本實現重點領域任務清零達標。目前,義務教育輟學現象已動態消除,貧困縣鄉村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空白點”全面補上,87.36萬戶農村危房全部改造。通過建設供水工程以及安裝水窖水凈化設備,總體上歷史性地消除了農村飲水不安全現象。著力補上產業薄弱的最包養價格大短板,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逐步從“星星之火”變成“燎原之勢”,超過一半的貧困群眾通過產業扶貧實現了脫貧。

第三,突出深度貧困,集中力量攻克最難的貧困堡壘。我們把深度貧困地區作為重中之重,將政策、資金、項目、力量等集中傾斜擺布到這些地區,努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過去三年,納入國家“三區三州”范圍的臨夏州、甘南州、天祝縣“兩州一縣”以及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累計減貧161.34萬人,3720個深度貧困村已有3346個脫貧退出,涉藏州縣實現整體脫貧。對受條件限制、不能就地脫貧的群眾,我們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全省“十三五”4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搬進新居,10.3萬戶有勞動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第四,深化協作幫扶,構建了各方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天津、青島、福州、廈門4市對口幫扶我省,2017年以來,累計援助財政資金85.25億元,實施協作項目4400余個,幫助引進企業投資41.27億元,帶動20.79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接納3.2萬貧困勞動力就業。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先后投入資金14.56億元,協調引進項目1007個。社會各界也積極開展幫扶,參與“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的民營企業達到2494家,幫扶貧困村5346個。這些都有力助推了甘肅脫貧攻堅,不僅讓我們心存感激,也激勵我們負重自強、頑強拼搏。

第五,推動綜合建設,改善了整體生產生活條件。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和客車,村組道路硬化里程6.55萬公里、占比達到48%。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行政村光纖寬帶和4G網絡覆蓋率均超過99%。電商服務站實現有貧困村的鄉鎮全覆蓋,電商功能覆蓋到93%的深度貧困村。把脫貧攻堅同生態保護有機銜接起來,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90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225個,很多貧困村都發展起了旅游產業,既守住了生態包養網心得環境底線,又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總的看,脫貧攻堅給我省貧困地區帶來了歷史性的變化,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不僅讓貧困群眾過上了更好生活,也轉變了思想觀念;不僅改善了貧困鄉村面貌,也極大增強了發展后勁;不僅使各級干部經受了洗禮和錘煉,也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包養網干群關系。

甘肅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也從地方層面生動反映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向貧困宣戰的宏偉實踐,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現在,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得到解決,我們也有信心、有把握打好最后的收官戰役,向歷史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我先介紹這些情況。

2020-11-10 10:36:26

壽小麗:

謝謝唐省長,下面開始提問。

2020-11-10 10:37:10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就像開場時介紹提到的,甘肅脫貧攻堅有“三難”,貧困人口多、產業基礎薄弱等。面對這樣一份有難度的答卷,在這幾年的答題過程中,甘肅省的經驗和體會是什么?

2020-11-10 10:38:38

唐仁健: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們辛苦努力了這么多年,確實有很多的感想和感悟。在前面的開場白中,我向大家介紹到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關切甘肅的脫貧攻堅工作,他一共先后三次對我們面對面進行指導,提出明確的要求。

第一次,2013年2月,他當時到甘肅考察,給我們提出了總體上“八個著力”的重要指示。其中一條就是著力推進扶貧開發,盡快改變貧困地區的面貌。

第二次是去年3月7日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甘肅代表團的審議,給我們又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要求。

第三次是去年8月19日-22日到甘肅考察工作,最后聽取省委省政府的匯報之后,又給我們講了五條要求。其中要求我們還是深化脫貧攻堅,堅決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

總書記這些重要的指示和親切的關懷,為甘肅的脫貧攻堅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的信心和決心。在脫貧攻堅以及全省各項事業發展的實踐中,我們都始終把總書記對甘肅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作為全部工作的統攬和主線,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一以貫之,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牢牢扛起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個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

如果要說經驗和體會,我概括了四條,“四最”做一個簡要的概括。

一是最難的事,必須有最高的工作擺位。

根據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在發展全局中把兩件事看得非常重。第一件事就是脫貧攻堅,第二件事是生態保護。總書記講這是甘肅的底線任務,就是務必要完成好。我們要求脫貧攻堅這一頭等大事要深入到甘肅各級領導干部的骨髓里邊。這是我們的話語體系,首先說到的最重要的工作。我們講話報告第一條無一例外都是脫貧攻堅;第二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首先要想到這是最重要的事情;第三從精力擺布上講,這是首先要傾力干好的事情。

所以省委、省政府研究部署最多的工作也是脫貧攻堅,省級領導包括林書記和我,我們調研最多的可以講,一個禮拜、兩個禮拜,有些下去一次兩次,我們到的最多的也是貧困地區,已經跑遍75個貧困縣,很多縣都是去過多次,三次五次,像我們包的縣都去了上十次。通過這些引導督促各級各方面真正把工作擺在首位。

現在全省總體上已經形成了“敢死拼命、志在必得”的工作格局和氛圍。

二是最難的事必須有最好的精神狀態。脫貧攻堅工作是有嚴格的交賬關門時限的,我們從省一級到基層一線,都在只爭朝夕、分秒必爭。為了增強全省干部群眾的緊迫感包養網dcard,從2018年5月25日起,在甘肅電視臺、甘肅日報等主流媒體上每天播報脫貧攻堅倒計時,省市縣鄉村各級在黨政機關等重要場所都掛起了倒計時牌,以此來時時提醒各級干部保持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到今天,距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就還有51天,我們仍然保持這種狀態進行最后沖刺。

2020-11-10 11:00:04

唐仁健:

三是最難的事必須有最實的攻堅舉措。我們對標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去年先后召開了省委八次全會和十次全會,分別制定了貫徹落實總書記兩次重要講話精神的決定,重點就脫貧攻堅進行部署,不斷夯實前面提到的“五個基礎”:精準幫扶基礎重在完善實施“一戶一策”脫貧方案,與貧困群眾面對面了解情況,一對一確定脫貧路子;產業扶貧基礎重在突出“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主導產業,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重點培育;各方責任基礎重在明確什么事由誰干,把省市縣鄉村五級的責任進行細化和明確;基層隊伍基礎,重在調整配強駐村幫扶力量,既給幫扶干部壓擔子,也想方設法解決實際問題;工作作風基礎重在引導各級干部真正帶著責任、帶著感情用心用力干工作,營造良好的工作導向和攻堅氛圍。

四是最難的事必須有最硬的落實機制。堅持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鄉村抓具體。建立健全督促落實、跟蹤推進、情況報告、問題整改、追責問責登記制,真正在促工作、抓過程、保結果上下足功夫。對省級出臺的脫貧攻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不斷進行回頭看。我們具體通過發放告知單、督辦單、交辦單這三單跟蹤問效,推動政策措施執行到位。同時還開展以察政治要件落實治陽奉陰違,察中央部署落地治政令包養情婦梗阻,察機關作風建設治文山會海,察領導干部履職治弄虛作假為主要內容的“四察四治”專項行動,目的是集中整治扶貧領域的官僚主義行為,確保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2020-11-10 11:01:25

日本讀賣新聞:

中國的脫貧工作在政府的主導下,取得了最大的成果。但是,脫貧人群在經濟上能夠持續的自強自立,這一點非常重要。請問,甘肅省政府在政策方面將怎樣支持這部分人群?請具體談談。

2020-11-10 11:18:46

唐仁健:

請孫偉同志回答一下。

2020-11-10 11:20:13

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 孫偉:

謝謝包養條件唐仁健省長。

這位記者朋友提出的問題非常重要。因為脫貧人群在經濟上自立自強,說到底是一個增收的問題。實際上大家只要靜下來分析一下,想一想,貧困地區的情況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條我認為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產業發展難、就業務工難,有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什么產業。老百姓祖祖輩輩都在種糧、都在養牛養羊,但他們過去種的是口糧,養的是食物,而不是商品。如果要把種的和養的變為商品,我想首先需要因地制宜地調整產包養網VIP業結構,解決好商品生產的要素配置。這實際上是脫貧攻堅當中最具技術含量、最難做、也必須做好的事情。所以,在貧困地區要想農民增收,一靠產業發展、二靠務工就業。因此,我們著力抓了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產業,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拉開架勢構建生產組織、投入保障、產銷對接、風險防范四大體系為主體的產業體系。不少地區還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說白銀市的會寧縣最早提出了扶貧抓產業、產業抓覆蓋、覆蓋抓達標、達標抓效益。平涼市提出了“遠抓蘋果近抓牛,當年脫貧抓勞務。”慶陽市在全市范圍內“念羊經,發羊財”。隴南市在全國率先開展電商扶貧等等。這些都是從實際出發提出來的金點子,而且已經收獲了聚寶盆。

推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實施獎補政策,把產業扶貧資金同“一戶一策、農民意愿、真種真養、見錢見物、獎勤罰懶”掛鉤,采取達標獎補,以獎代補、以物代補等方式引導農戶多種多養,發展壯大增收產業。比如,我們臨夏州的廣河縣按照貧困戶獎補6000元,非貧困戶獎補5000元的標準,實施整村基礎母牛獎補項目。去年全縣新增養殖戶9500多戶,新增牛存欄41000多頭,羊的存欄增加了20萬只以上,有的養殖戶一家就養了40多頭,前兩天我專門去看了一家養了40多頭,一頭牛凈收入至少3000元,一年算下來收入超過10萬元。

二是努力擴大就業。特別是對地處山溝、交通不便,不是缺水就是缺地,產業發展嚴重受限的貧困地區的老百姓,我們通過強化培訓輸轉一體化、鼓勵有意愿的勞動力外出務工、鼓勵企業和工程建設項目吸納貧困勞動力、與東部及有關省份開展點對點的勞務輸轉、建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鼓勵初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和其他青壯年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等多種方式,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勞務工作新體系、構建了外出務工與就近就業相統籌、靈活輸轉和定向輸轉相結合、援企穩崗和工業安置相補充的務工就業新格局。

2015年以來,全省累計完成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超過257萬人。從2013年算起,全省共輸轉貧困勞動力647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超過1100億元。過去的兩年,全省依靠發展特色產業和產業加勞務的脫貧人口達到131包養.45萬人,占到脫貧總人口的76.8%。

下一步,在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基礎上,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按照“四個不摘”要求,加大工作力度,保持投入強度,完善幫扶機制,增強內生動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謝謝。

2020-11-10 11:20:35

唐仁健:

這件事我們看得非常重。如果說包養感情脫貧攻堅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樣讓產業強起來,讓農民自立自強起來,又是脫貧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在這方面下得力氣非常大。如果問我們最欣慰的是什么?我們感覺就是產業起來了,農民的技能現在比以前好多了,市場和商品意識比以前強多了,這是我們最大的欣慰。謝謝。

2020-11-10 11:23:47

鳳凰衛視:

我們了解到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面完成了,工作轉入了后續扶持。請問甘肅易地搬遷總體情況是怎樣的?群眾甜心花園是否能夠融入新的生活,在后續方面還面臨哪些新的挑戰?

2020-11-10 11:24:51

唐仁健:

易地扶貧搬遷是扶貧攻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現在住都住下了,往后是產業就業扶貧,后續幫扶,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的完善,以及讓他們盡快融入社會社區這幾個方面的工作。具體還是請孫偉同志回答一下。

2020-11-10 11:25:37

孫偉:

從剛才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看得出來,你對甘肅的脫貧攻堅和易地扶貧搬遷很關心,也比較了解。在這里對你的關心表示感謝。

正像你所講的,甘肅“十三五”期間計劃易地扶貧搬遷的4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現在已經全部搬進了新居,并基本實現了產業扶持全覆蓋和有勞動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個人在務工就業。而且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看病就醫、住房和飲水安全等“兩不愁 三保障”的問題一次性地解決。說明這些群眾不僅順利搬遷了,也基本穩住了,正在向逐步致富努力。

這里我想就你問的生活融入和后續扶持的事再補充講一講。

生活融入是個過程,但在我省大部分移民安置點不是最突出的問題,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我省大部分易地扶貧搬遷都是按照就近原則,在縣域范圍內搬遷安置。新遷入的地方仍然是本鄉本土,民俗風情、生活習慣沒有大的變化。同時,剛才唐省長講了,我們還加強社區融入,在安置區建立了堅強的基層黨組織和社區管理機構,確保搬遷群眾遇到事情有人管,遇到困難有人幫,有訴求有人去解決,盡快幫助農民適應新環境和新生活。

后續扶持應該說工作量相對更大,因為產業和就業是民生之本,所以我們從制定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到組織實施以及后續工作的全過程中,都始終把產業支撐和就業扶持作為重中之重,確保搬遷群眾增收有門路,創收有渠道。

下面我通過兩個例子,讓大家能夠更好地了解這件事情。

第一個例子,定西市的渭源縣。這個縣一些邊遠貧困地區群眾原來居住分散,孩子上學遠,看病不方便,喝水也困難。住的是土坯房,還不通動力電,村里沒有硬化路,群眾收入水平很低。這個縣這兩年把668戶,3006人搬遷到上灣鎮南谷新村,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投資辦廠,建設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勞務輸轉等形式,多渠道安排貧困群眾實現務工就業。建成了500畝的鮮切玫瑰種植基地和25座日光溫室。在每個搬遷戶的房子屋頂上安裝了光伏電板,去年這里搬遷過來的群眾人均收入達到1萬元,遠遠超過了現行的脫貧標準。

第二個例子,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廣河縣。他們將三甲集鎮及周邊的三個鄉鎮27個村1650戶的8426名山區群眾易地扶貧搬遷到康家安置點。以前這些群眾大多居住在山梁陡坡上,自然條件惡劣,生活非常艱苦,群眾原來沒有搬遷前,到最近的集鎮都要翻過幾道山梁,往返需要一天時間,孩子們上學極不方便,來回要走幾公里的山路。康家安置搬遷點位置臨近三甲集和這個縣的經濟園區,是廣河縣最好的地方,安置點同步規劃建設了小學、幼兒園和衛生室,孩子上學、群眾看病都方便了。在安置點附近還建了牛羊產業園,讓350多戶搬遷群眾搞起了養殖,群眾戶均包養網單次養殖增收5萬塊錢左右。而且在臨近的皮毛交易中心還建立了東西協作產業園,引進了10家制鞋和燈具加工企業,帶動2000多位搬遷群眾特別是婦女就地就近就業。這些婦女們既能夠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又能在家門口當起了產業工人,月收入2500元以包養情婦上。所以,我們講通過這種下山入川,這些群眾挪出了窮窩,過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謝謝。

2020-11-10 11:26:05

挪威國家廣播電視公司:

回族和藏族這樣的少數民族融入社會,這一情況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為什么說民族融合對改善少數民族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另外,您如何確保這樣的影響不會對他們的文化帶來負面的影 TC:sugarpopular900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